离期末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,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课程,大部分学校都已经讲授完了。
为了帮助家长辅导孩子,我这里给大家一份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测试题目。
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。
学习这一单元要求达到的目标是:1、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,会读、会写简单的分数,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,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。
3、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,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,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4、使学生在折一折,剪一剪,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,培养学生观察、操作和推理的能力。
这一份试题,题目灵活多样,能突出了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。
本试题基础性的题目所占比例比较大,但是有好几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,灵活性强。
同时也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,给家长借鉴。
填空题虽然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,但是学生对基础的知识理解不够透彻。
学生比较容易做错的题目有以下几道题。
第3题,注意这里“正确的是平均每人分得16千克的糖的1/8”有学生写成1/16。
我们要把16千克的糖看作单位“1”,分给8个小朋友,每人分得就是1/8。
这一题学生的错误率比较高,主要原因是基本概念掌握不牢。
第9题,要把这三个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。
学生学习的都是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,“1/8”这个分数跟其他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。
我们先把1/7和2/7进行比较,显然1/7要小。
我们再拿它跟1/8相比较,其实老师在引出分数概念的时候,就已经举过这样的例子:把同样的两个月饼,一个平均分成8块,另一个平均分成7块。
得出的结论就是分得越多的,其中的一份就越小。
有这种思路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。
学生容易出错的有这几题,第1题,这一题错误的原因是缺少“平均”二字。
第二题学生也容易搞错,正确的是分子相同时,分母越大的反而分数越小。
第3题,其实这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。
学生思维考虑不全面的都容易做错。
题目看上去很简单,但是思维不够广的同学容易做错。
“每块饼干的1/2都是一样大。
其实不然,我们要把单位“1”考虑进去。
饼干的大小不同,那么他们的1/2就不是一样了。
第3题选择的应该是“无法确定”。
很明显他们的单位“1”都不相同。
这是两个不同的事物,何况它们的大小也可能不一样呢。
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概念还是要加深认识,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分数,为了帮助理解,家长和老师可以多举例子。
计算题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计算能力。
大部分出错的原因是没有看清楚题目。
还有就是在计算的过程中,由于粗心大意造成错误。
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,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这道题目中比较困难的有这一题。
大部分学生都认我没有学过分数的乘法,这一题怎么能做出来呢?
如果我们仔细去想一想,这一道题也不难解决的。
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来考虑,来回避分数乘法的问题。
我们可以列成这样的算式:28÷7×2=8吨。
我们用同样的思路可以计算出第二辆车运走的煤:28÷4×1=7吨。
下面是这份题目的参考。